茅盾文学奖得主、《北上》作者徐则臣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沿着运河书写历史与青春

yc888
yc888
作者
14871
文章
0
粉丝
今日头条评论1字数 2495阅读8分19秒阅读模式
摘要随着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的同名电视剧近期热播,运河文化、运河故事里的历史与青春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小说《北上》以京杭大运河为背景,从1900年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刘雅婷 张妮】随着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的同名电视剧近期热播,运河文化、运河故事里的历史与青春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小说《北上》以京杭大运河为背景,从1900年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的历史事件讲起,以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结束,讲述了百年来运河沿岸百姓的生活图景。《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茅盾文学奖得主、《北上》作者徐则臣,听他讲述那些运河写作背后的故事。

河流是我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玩伴” 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40067.html

环球时报:童年在水乡的经历是如何塑造了您对运河的独特情感、并且影响您的运河书写的? 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40067.html

徐则臣:我一开始其实是跟水有关系。因为我是江苏人,作为农村孩子,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特别重要。小时候没有什么玩具,孩子们的乐趣主要来自大自然。夏天我们下河游泳,在水里捉迷藏、打闹,还会在河边偷吃桑葚、西瓜。秋天我们会扎到淤泥里挖藕。到了冬天,河面结冰了,就在河上滑冰或者骑自行车。后来上初中,学校门前就是石安运河,冬天住校,学校水管结冰了,我们就端着脸盆、牙缸到运河边排队刷牙洗脸。可以说,河流是我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玩伴”。 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40067.html

到了淮安读大学后,运河对我的影响更进一步。淮安被称为运河之都,当年漕运总督府、清江闸都在那儿。上大学后,我开始认真写作,最熟悉的场景自然是身边的运河。所以运河慢慢进入我的小说。虽然很多人说我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但实际上,我写的更多是“河流”本身,只是以“运河”的名义来写。我写作无外乎有三个原因:第一是熟悉,第二是有感情,第三是重要性。事实上,在写《北上》之前,我已经写了很多年的运河,也一点点地理解了运河的重要性,所以我才开始写它。而且我既没办法完全撇开童年那些关于河流的记忆和体验,也不能忽略大运河在历史上发挥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只孤立地写大运河。 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40067.html

环球时报:您为了写《北上》,曾经重走运河、查阅了大量史料。这些经历在创作过程中产生了哪些影响? 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40067.html

徐则臣:《北上》的故事有一部分涉及到历史。过去我对历史的理解主要源自历史书上概念化的介绍,而现在我为了写《北上》真正深入到历史的机理以后,发现一些地方可能不是我过去理解的那个样子。在创作过程中注意考据,既是梳理,也给我提供了很多重新理解光绪皇帝、康有为等历史人物的线索,也让我的小说写作变得更加全面了。 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40067.html

除了查阅历史资料外,我还顺着京杭大运河,走访了途经的每一个重要城市,并因此发现了很多书上找不到的细节。这些细节给了我很多灵感,也让读者感觉这个地方是真实存在的。还有在田野调查中,我常常会收获一些意外之喜。比如有一次朋友带我去了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我一开始以为是黄金做的金砖,后来才知道是指故宫金銮殿铺地用的地砖。这种地砖用苏州运河边上的泥土烧制而成,敲击时会发出像金属一样“铮铮”的声音,所以得名金砖。有意思的是,从负责烧制的、包装的、搬运上船的、运输至北京的人员都有案可查,形成一整套森严细致的机制。正是因为去过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打开了一扇窗,后来也将其写进了小说。 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40067.html

我们今天如何写运河 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40067.html

环球时报:在小说里,您为什么会以一个外国人的寻根行为作为切入点讲述中国的运河故事呢? 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40067.html

徐则臣:这和我一贯的写作脉络有关,也和我想探讨的问题有关。当时是晚清时期,中国已被迫卷入全球化进程。我们现在还原那段历史,主要依赖中国人自己的叙述,但实际上,当时中国也在被世界审视。为了更接近历史真相,不应该只听一方的声音,而要兼听各方。所以我引入了外国人的目光:两个意大利人和一个英国人。不是说外国人的视角就更正确,而是想通过不同的声音,描绘出一个更立体、更接近真实的晚清时期。 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40067.html

同时,我个人的写作一直在探索“到世界去”的主题。以前总觉得是我们去世界,现在意识到其实是双向的——我们到世界去,西方也从“世界”到我们这边来。这种文化碰撞、相互观察,更能说明我们共同处在一个世界中。在《北上》中引入外国人,也是这种思考的延续。另外,这几年我自己走访了很多国家,对文化差异与融合有了更多体会,这些体会也被我融入到了小说里。

环球时报:《北上》分现代的与历史的两条故事线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您个人更喜欢现代部分还是历史部分?

徐则臣:之所以分成两条线,是因为运河从古存在至今,也一直发挥着作用。对很多人来说,运河的意义更多地体现在古代,尤其是它作为漕运交通要道的作用。而如今,大部分地方的运河运输功能减弱,很多人觉得运河和自己的生活没太大关系。但我认为,运河的意义不能只看它眼前的功能,还要看它历史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这些影响到今天也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文化结构。所以,必须把历史和现实两条线都写出来。如果只写古代,那就只是历史小说。只有让运河的故事延续到今天,才能展现其重要性。因此,对我来说,现代和历史部分同样重要。并且我更希望能呈现的是,今天我们如何真正理解运河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除了运输、水利、文旅之外,运河还蕴含着更抽象、更深远的文化价值,这对我来说尤其重要。

环球时报:地域特色是《北上》这部作品吸引读者的原因之一。您觉得文学作品应该如何平衡地域性和普遍价值,让没有接触过这个地方文化的人也能产生共鸣?

徐则臣:其实任何创作表达都在做同一件事——选择自己熟悉、独特的东西,但又要确保别人能理解,能展开有效交流。一个作家在写作中慢慢训练出的,就是这种分寸感,而这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如果地域色彩太浓,别人难以接受;如果太淡,又失去了应有的独特性。一个好的作品,一定是能在独特中体现其普遍性。

写出支撑多种方向改编的小说,是值得自豪的

环球时报:电视剧《北上》主要讲的是“90”后的青春故事,对您的原作有很大调整,您怎么看?

徐则臣:我对改编持相对开放态度,编剧进行二度创作,导演和演员则是三度创作,每种艺术形式有自己的规律。小说变成电视剧,就像翻译,翻译过程中一定会丢失一些东西,但也会增加一些原来没有的新东西。所以我一直充分尊重他们的创作,而且剧组需要参考意见的时候也会找我。事实上,《北上》的改编不只有电视剧。小说是两条线交织,电视剧选了现代线,音乐剧选了古代线,话剧则接近小说,两条线交错。如果一部小说能支撑起不同方向的改编,还挺值得自豪的,说明小说本身有一定宽阔度和复杂性。

环球时报:电视剧播出后,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对原著和运河的关注。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徐则臣:每个作家都希望与时俱进,靠近年轻人,但想和能做到是两回事。我很高兴电视剧能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运河。能做到这一点,对我来说就是很大的满足了。

环球时报:《北上》之后,您还会继续围绕运河主题进行创作吗?     

徐则臣:我在1997年就开始以运河为背景写小说,那时候甚至没多少人关心运河。目前,我正在写一个短篇小说集,背景是运河边一个叫鹤顶的小镇,通过主角派出所仝所长的视角,讲述一系列小镇案件。以后我还会写关于运河的长篇小说,但肯定不是《北上》的简单延续。

致敬读者:当下新闻存在多种误导手段需警惕。像断章取义,截取部分歪曲原意;标题党以夸张标题吸睛;还有来源不明、拼凑嫁接、带偏立场等情况。这些易让大家误读,难以触及真相。若您发现本博客新闻内容有不实之处,请及时通过留言/邮箱/举报反馈,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处理,确保为大家呈现真实可靠的资讯,感谢支持。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