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出了事故,到底是谁的责任?”这一问题尚且还没定论,有关的讨论却已是甚嚣尘上。
近日,一则“广州法院对一起小鹏汽车L3级自动驾驶追尾事故作出首例判决”的消息在网上广泛传播,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据悉,事情起因是某微博用户在多平台发布《L3级自动驾驶首例判决!车企担责70%,智驾法规全面重构》一文。文章称,2024年12月,车主王某驾驶小鹏G9(选装XNGP 4.0系统)在高速开启L3级自动驾驶,车辆未识别前方故障货车导致追尾,造成1死2伤。因系统未识别静止障碍物,法院判决车企承担70%的赔偿责任,车主自负30%。文章提到“国内首例智能驾驶致死案”将为智能驾驶责任划分立下标杆,倒逼行业技术升级与法规完善。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01023.html
2月12日下午,小鹏汽车法务部对该文进行辟谣,表示文中描述的车辆碰撞事故、诉讼及法院判决纯属捏造。并且,已对该账号发布的全部不实内容完成取证,并将依法追究造谣者和传播不实信息者的法律责任。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01023.html
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01023.html
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01023.html
随后,广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官方账号也出面辟谣,指出该文章所述不实。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01023.html
事情虽已盖棺定论,但由此引发的讨论却并未停止。这场“闹剧”甚至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到智能驾驶所面临的一些隐患。以上述文章所说的“责任认定”为例,有法律从业者对《金融时报》记者介绍,传统汽车的责任认定主要在驾驶员身上,例如判断驾驶员是否有过失、酒驾、疲劳驾驶或者违反交通规则等。而智能驾驶因为有系统和软件的参与,责任可能分散在多个主体上,比如车辆制造商、传感器制造商、软件开发者、数据服务提供商和车主等。如果智能驾驶系统有缺陷,制造商、销售商可能需要承担产品责任;如果数据被篡改,数据服务提供商也可能有责任。由于智能驾驶汽车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追责过程更加复杂。目前,有关认定尚未在法律中予以明确。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01023.html
但是,不少业内人士都明确表示,未来,智能驾驶会成为汽车的标配,这是一个趋势。记者注意到,2025年开年以来,比亚迪、长安汽车等车企已经喊出了“全民智驾、全系智驾”等口号,智驾产品规模有望实现快速扩大。也正因如此,有关智驾的责任事故划分、保险理赔保障的后续服务备受关注。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01023.html
日前,有业内消息称,小鹏汽车将于近日联合保险机构推出定制化智能驾驶保险产品。该消息一出,便引得业内广泛关注。据介绍,该产品将覆盖城市/高速导航辅助驾驶(NOA)、自动泊车等核心功能,解决用户在智驾使用中的责任界定与安全保障痛点。另据透露,该保险产品权益或与用户智驾里程、使用时间等数据挂钩,如果车主经常使用智驾功能且驾驶行为良好,可以获得显著的保费折扣。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01023.html
在此之前,2024年11月,平安产险与赛力斯也合作推出了智能驾驶保障服务计划——智驾无忧服务权益,为智能泊车、智能驾驶等8个场景提供风险保障方案。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01023.html
“以前业内的探索多是采取事故全赔的兜底模式,由智能驾驶服务提供方来承担相应损失。”某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此次小鹏汽车思路有所转变,选择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商业保险产品,或是在为后续L3自动驾驶的责任划分探路。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01023.html
该业内人士表示,从当前来看,智能驾驶相关产品设计存在困难。因为从保险产品设计角度来看,传统车险基于车辆价值、驾驶员驾驶习惯等因素进行产品定价。而智能驾驶汽车则需考虑硬件可靠性、软件安全性、数据保密性等全新因素,在无法获得车企数据的情况下,难以准确评估风险,导致保险产品定价困难。
同时,不同的企业或品牌在车辆上使用各类传感器等硬件设备,测试数据体量相对较大,各家企业数据的来源冗杂、格式不统一、数据整理转化难度大。自动驾驶算法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使得承保理赔数据不够稳定和充足,不利于保险公司进行风险定价。随着小鹏汽车联合保险公司推出相关智驾险产品,有关问题的解决有望向前推进一步。
记者:李丹琳
致敬读者:当下新闻存在多种误导手段需警惕。像断章取义,截取部分歪曲原意;标题党以夸张标题吸睛;还有来源不明、拼凑嫁接、带偏立场等情况。这些易让大家误读,难以触及真相。若您发现本博客新闻内容有不实之处,请及时通过留言/邮箱/举报反馈,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处理,确保为大家呈现真实可靠的资讯,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