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州网友@小羊驼在社交媒体上求助,称自己在大陈岛钓到一条有编码的鱼,好奇这条鱼能不能吃,并附上了一张图片。
根据这张图片显示,他钓上来的应该是一条黑鲷鱼,背鳍末端处挂着一个粉红色的标签,上面写着“浙海研C50”。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64160.html
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64160.html
网友钓到的鱼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64160.html
此事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有人说:“你把别人的论文钓上来了”,也有人说:“可能是高中生物学的标本重捕法。”大家都充满了好奇。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64160.html
12月6日,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对这条鱼的来历进行了求证。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64160.html
钓到一条有编码的鱼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64160.html
评论区炸锅了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64160.html
网友@小羊驼是大家口中的钓鱼佬。上个月底,他到钓友们推荐的一处大陈岛钓点去钓鱼,收获了这条黑鲷鱼,“刚钓上来的时候还没注意到,回家拿出来才发现带着编码。”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64160.html
好奇这条鱼的来历,他在社交媒体上发了求助贴,没想到引起了这么多人的关注。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64160.html
这几天,这条帖子底下的留言越来越多,有些评论非常精彩——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64160.html
“吃之前联系一下,不然人家科研样本又少了一个。”
“联系也没用了,看鱼的状态,他们应该也救不活了,想想清蒸还是红烧吧。”
“吃完了写一篇吃后感给浙海研就行了。”
“把鱼换一条,把码钉回去,放回原水域,等着论文《物种变异史》的发表。”
“肚子剖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大楚兴,陈胜王。”
“这种鱼要是被大鱼吃了,这个塑料片能消化吗?”
除了这些调侃的,也有一些评论,看起来非常接近真相——
“这是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项目,研究黑鲷鱼的,标志放流项目的鱼,主要目的是因为黑鲷是我国重要海水经济鱼的一种,研究也是为了以后的水产养殖。”
增殖放流活动 受访者供图
这条鱼的来历找到了
捕抓到记得这么做
带着大家的疑惑,记者联系上了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确实是我们增殖放流时投放的鱼苗,大家如果捕捞到,可以通过标签上的电话联系我们。”该研究项目组负责人徐主任告诉记者。
近些年,渔业资源逐渐衰退,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每年会进行大规模的鱼苗增殖放流。在放流的鱼苗上进行标记,主要有三个目的。“第一个可以了解它的生长情况,从放流到捕捞上来时,经过了多久时间,长了多少体重;第二个看它的洄游路线,比如说在我们舟山海域放的,一段时间后可能在温州那边捕到了,说明它是往偏西南方向移动;最后是看回捕的数量,计算有多少鱼被什么网具所捕捞,计算回捕率。”
徐主任说,如果大家钓到或捕捞到标志鱼,在与他们联系后,可以把鱼装进塑料袋,先冻在冰箱里,再用一张小纸条记下捕捞时间、地点和工具,后续会有工作人员上门领鱼,“我们也会适当地奖励,主要原则是不让捕捞者吃亏。”
据介绍,这位网友钓到的这条黑鲷鱼,是十月初才放流的,“我们有好几个项目在放,大概放了几万尾。”后续进行回捕统计时,研究所需要借助公众的力量,才能了解更全面的信息。截至目前,研究所已经接到了一两百个电话,为他们提供了捕捞信息,“大部分信息还是蛮可靠的。”
不过,徐主任也提醒大家,他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在正常的渔业生产活动中,到底有多少鱼会被捕捞,请大家不要为了奖励,特意去捕捞,这样便失去了研究价值。
来源:潮新闻
致敬读者:当下新闻存在多种误导手段需警惕。像断章取义,截取部分歪曲原意;标题党以夸张标题吸睛;还有来源不明、拼凑嫁接、带偏立场等情况。这些易让大家误读,难以触及真相。若您发现本博客新闻内容有不实之处,请及时通过留言/邮箱/举报反馈,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处理,确保为大家呈现真实可靠的资讯,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