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进行考前的心理辅导
人的一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考试,而并非每次考试都是非常理想放松的,从上学开始,就要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心态调整,让学生懂在考试中进行自我调整与放松,取得理想的成绩。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进行考前的心理辅导的相关内容。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694372.html
1.学生的自我调整法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694372.html
⑴深呼吸法。深呼吸的要领是在吸的时候要满,要深,吐的时候要慢,要吐长气。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694372.html
⑵紧张肌肉法,主要是通过紧张肌肉的方法达到全身放松。让全身所有可以控制的肌肉都紧张起来,也可以和深呼吸结合起来,达到理想的调整状态。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694372.html
2.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环境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694372.html
考试的时候人的自我紧张感本来很强烈,如果整个学习环境也充满压抑的话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调整,所以要尽量保持安静的学习环境,维持日常生活习惯。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694372.html
比如饭后听听轻快的音乐,偶尔看看新闻报道,这些其实并不影响学习,反而能使学习效率提高;所以家长跟老师要转变观念。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694372.html
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694372.html
3.学会正确评估自己,树立信心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694372.html
在考试前,不要盲目乐观,更不能低估自己振奋士气,树立信心给自己力量,使自己始终处于自信而不自满,自尊而不自负的心理状态。不能首先给自己设下失败的圈套,还没开始考呢。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694372.html
二、怎样进行考前的心理辅导
1.让孩子自我提问
自我质辩是心态自我调整的良方之一。如果您的孩子存在“离考试越近就越担心自己的能力”的忧虑现象,您就可以教他惊醒如下的自我质辩——自问:这种担心有必要吗?
自答:毫无必要(并自我分析);自问:这种担心有益处吗?自答:完全没有(分析理由);通过这样类似的自我质辩,心中的担忧也就化解了。
2.让孩子积极暗示
积极暗示可以强化孩子的信心,然而消极暗示会降低孩子的信心,徒增烦恼。家长应该启发孩子,在考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积极暗示。
比如:“这样的考试每个人都会紧张,谁在考试时调整得快,谁就能考得更好。”“我一定可以的!”“我进步大!”“我喜欢挑战!”
通过良好的自我暗示,可以驱散忧虑,克服怯懦,恢复自信,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好。
3.让孩子正常作息
考前要让孩子保持充足的睡眠,养精蓄锐去迎接考试是非常必要的。挑灯夜战,以牺牲睡眠时间去进行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也是得不偿失的。
考前睡得着是好事,睡不着是常事,也要让孩子坦然面对。但这时最可怕的不是没睡好,而是因为没睡好二带来的失败心理——啊!这回我完了。
即使一夜失眠,对第二天的考试也是影响不大的,反而影响最大的倒是自己先乱了分寸。
三、如何进行考前的心理辅导
优化情绪。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生活中,情绪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像染色剂,使人的学习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
同一件事,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情绪就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变换角度看问题,情绪自然调整过来了。在迎考复习和考试中,要学会转移情绪。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在情绪紧张的时候,听听轻音乐,哼哼小调,或伸伸手,弯弯腰,摇摇脖子,扭扭屁股;或漫步户外,看看云霞,听听蛙声;或与同学聊聊天,讲讲趣事,幽默幽默。
考场上可做做深呼吸、望望窗外。通过这些,调节了心理,优化了情绪。自我减压。临考前降低心理预期目标,不要老想着一定要取得优秀成绩,获得好名次。
要知道每次考试都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并不是全部。只要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就是胜利。
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复习与考试,对进入最佳状态关系很大。
若把复习与考试看成一种挑战,会激发自己很快进入状态;把它看成一种锻炼,会以平和的心态投入;把它看成一次机会,会以积极的心态迎接。
四、老师怎样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
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
不与他们真诚地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