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72741.html1.外人眼中的测试
先说说第一种:测试初期,确实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在测试执行中度过的,这个时候点点点是我们工作的大部分内容。但是再往后呢,为什么要这么点,哪些可以点,哪些可以不点?有些人思考了,有些人没有,于是就产生了分层,测试思维的差距就出来了。然后有人会去想,为什么要手动点?多累啊,能不能自动点?能不能快速点?自动化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然后带来更多地思考,带来更多的专项,也给测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所以,作为测试人,不要看轻自己,外行人的评价并不能说明什么。很多人还觉得造车简单呢,不就一个发动机+4个轮子的事么。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72741.html
再说说第二点:测试人员的代码能力强了,就一定要转开发么?本人菜炒得还不错,那我就要放弃测试去做厨师么?测试多个能力伴身不香么?开发也不见得比测试好混啊。从薪资上来说,同等能力的测试不会比开发差太多。如果你用中等开发能力的人,来和基础测试的人做对比,那你不是在比较,是在耍流氓。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72741.html
2.入门级的小陈
写测试用例:先看别人写的用例,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也尝试去写测试用例,从用户的角度,从可用性的角度,从体验的角度去补充和完善更多的用例,同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慢慢培养自己测试思维。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72741.html
记录BUG:认真记录自己发现的BUG,尽可能地去还原步骤,探查原因,多问问开发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同时多看看同事记录的BUG,想想他们是通过什么路径发现的这些BUG。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72741.html
做测试总结:定期做测试总结,看看自己学到了些什么新技能,还是对业务有了更深的了解,画画业务流程图、数据流向图、系统架构图等等。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72741.html
学习测试技术:多混论坛,看看别人在玩什么,看看又出了哪些工具。哪些能帮助到自己。反正还年轻,最不缺的就是时间,折腾呗。得益于国内的各种破解氛围,基本上都主流的软件都能下,一步步跟着别人学习,并在自己测试的系统上去尝试,去验证,公司的项目就是好就地试验对象。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72741.html
看看代码:有机会,就去看看开发写的代码,看不懂也没什么关系,多看,多问。现在系统性地学习某种开发语言的视频和博客不要太多。
就这样,小陈慢慢地变成了陈工。
3.不断升级的陈工
测试充分性:测试的时间总是被压缩,延期是不可能延期的,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测试策略,可以用更少的用例,覆盖更多的场景?能不能在测试前期做更多的准备,以便在测试执行的过程中能够更顺利些。
测试有效性:当下团队写的测试用例是否全是有效的呢?如何给臃肿的回归测试用例瘦身呢?没有发现BUG的用例,是无效用例?那些需要很复杂的步骤才能复现BUG是否是优质BUG?测试是否覆盖全了呢?哪些没有测试到,依据是什么?
关于BUG:都到测试阶段了,BUG的修复成本太高,能不能早点发现BUG呢?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测试积累了,BUG一般会聚集在哪些功能点上?能不能提供一些典型的BUG给到开发,让他们多注意下,提升一下提测质量?BUG的根因是什么,如何更好的避免这些BUG的出现?
关于自动化:测试金字塔提到的测试分层,应该如何落地到团队中去呢?每一层应该关注什么?重点测试什么?哪些可以让开发去执行验证。在什么场景下开展对应的自动化测试才是合理有效的?如何自动化产生真实的效益,而不是沦为PPT工程?
关于测试改进:当下团队的测试瓶颈点在哪里?如何去改善?业内有什么更流行的测试方法论或者测试技能,能够解决当下团队的问题?
(陈工想的这些问题,你都有答案么?)4.眼界更高的老陈
质量内建:如果仅靠测试人员来保证产品质量,那一定会疲于奔命,发现BUG速度远跟不上写BUG的速度,有必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培养全员质量意识,让大家感知到质量不单单是测试人员的事,还是整个团队的事。质量需要端到端的去管理。
改进研发过程:有思想了,还要有工具,否则就是空想了。于是整个DevOps的研发过程就逐步去推进,需求实例化,代码分支管理、代码扫描、CICD、质量门禁、制品管理、生产监控等等一系列的内容,都需要老陈参与进去。
不断尝试新的技术:老陈穿梭于各种行业大会,观察更新更前沿的技术,看看哪些可以被团队吸收和落地,代码染色不错,可以帮助测试人员更好的确认被测试对象,测试覆盖率也可以,精准测试?混沌工程?契约测试?研发效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