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位61年,在位时间为历史上帝王之最,在位时间长,生育的儿子数量肯定也多,康熙一生共生育了35个儿子,其中序齿的儿子有24人,抛去夭折的孩子,长大成人的儿子共有20人。
后来在康熙晚年参与争夺皇位的皇子共有9人,分别是皇长子胤禔、皇次子也就是废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继位的雍正、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誐、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又名胤祯)。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66400.html
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66400.html
最终雍正在皇位之争中胜出继位,而与雍正关系亲密的老十三胤祥也在雍正朝得到重用,成为仅次于雍正的“常务副皇帝”的存在,并且家族还得到了世袭罔替怡亲王爵位的铁帽子王待遇。除了雍正和胤祥作为胜利者笑到最后,其余七人都被圈禁起来。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66400.html
那么康熙20个儿子中有9人参与了争夺皇位,其他没有参与争夺皇位的11位皇子最终结局又如何?他们在雍正继位后得到善待了吗?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66400.html
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66400.html
秉性平和,忠厚老实的老五胤祺老五胤祺和被雍正收拾死的政敌弟弟老九胤禟是同母亲兄弟,胤祺和胤禟的生母是康熙最宠爱的妃子宜妃郭络罗氏。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66400.html
胤禟因为在九子争位中坚决支持老八胤禩,在雍正继位后坚决不肯臣服,所以被雍正十分憎恨,其母宜妃也是如此强硬,胤禟和宜妃母子都让雍正十分恼怒,因此雍正最后对胤禟十分残酷,将其褫夺爵位并削除宗籍,还改恶名为“塞思黑”,最终被囚禁折磨致死。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66400.html
不过别看雍正对胤禟这么残酷,但他对胤禟的同母亲哥哥胤祺却非常不错。这就是因为胤祺自幼被康熙交由顺治的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即后来的仁宪太后抚育,所以他与生母宜妃和弟弟胤禟的关系并不亲近。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66400.html
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66400.html
胤祺因为自幼由皇祖母仁宪太后抚育长大,他在9岁之前都不通晓汉文,他的文化水平比之其他兄弟略差一些,所以胤祺也在成年之后没有过多参与政治,并且胤祺身上保持了满蒙人身上的淳朴和憨厚,后来他又受儒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熏陶,因此胤祺在长大成人之后脾气秉性非常的谦恭温和,也因为这些原因胤祺在成年之后没有参与争夺皇位,他也是康熙诸子中没有参与争位的皇子中最年长的皇子。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66400.html
胤祺为人非常宽厚仁善,对待宫女和太监也没丝毫皇子架子,还能接济穷苦百姓,因此康熙对他颇为赞誉,康熙曾称胤祺为“此子心性最为良善,为人敦厚”。也因此胤祺获得康熙喜爱,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第二次大封诸子爵位时,胤祺与雍正一同被晋封为亲王爵位,封号为恒亲王。
康熙驾崩雍正继位之后,由于胤祺没有参与争位,而且胤祺幼年时还与雍正一同被康熙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抚育过,与雍正关系也比较亲近,因此雍正并没有因为胤祺的生母宜妃和亲弟弟胤禟不肯臣服自己而牵连胤祺,相反雍正对待比自己小两岁的弟弟胤祺还非常不错。
不过在雍正收拾胤禟时,他还是暴怒的让胤祺持圣旨去胤禟的囚禁之所保定直隶总督府宣旨给胤禟改恶名“塞思黑”。雍正此举其实是故意恶心宜妃和胤禟母子,他故意派宜妃的大儿子、胤禟的亲哥哥胤祺去公布胤禟改恶名。
胤祺接到雍正派自己去给亲弟弟胤禟改恶名的圣旨之后根本不敢推辞,他深知母亲和弟弟已经把雍正得罪得太深了,自己如果再违背雍正意愿,恐怕后果难料。于是胤祺顺从的接雍正圣旨去保定给胤禟改了恶名。
雍正十年(1732年)胤祺去世,享年54岁,雍正亲自给胤祺选了谥号为“温”,这个谥号非常贴合胤祺的一生,“温”者谦恭随和,待人温和宽厚,这说明了雍正对胤祺非常认可。雍正十二年(1734年),雍正又亲自给胤祺撰写了碑文,在碑文中雍正称胤祺为“秉性平和,持躬谨慎,颇具乐善好施之风”。
总体来说胤祺在雍正时期得到了善待,毕竟他为人宽厚随和,野心也不大,做人还谨慎谦恭,这样的人很难被刁难。
天生残疾且安分守己的老七胤祐胤祐是康熙第七子,生母为成妃戴佳氏,成妃家族出身一般,加之胤祐出生时天生右脚就略有残疾,所以康熙对胤祐母子并不重视,康熙早年更是险些将胤祐过继给了弟弟隆禧为后嗣。
不过胤祐的天生残疾应该并不厉害,可能是长短腿这类的问题,胤祐此后半生都投身军旅,也能看出他的腿脚残疾并不是很厉害。
胤祐和母亲成妃在康熙的后宫和诸子中就如同小透明一般,成妃早就生育了胤祐,但在康熙后宫中一直是没有名号的庶妃,直到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她才被康熙晋封为成妃。
胤祐更是由于天生残疾,不受父亲康熙的重视,还险些被康熙过继出去,据史料记载,在胤祐年幼时宫中祭神康熙诸子都会跟随祭拜,但参与祭拜的诸子中唯独没有胤祐的名字,且当时宫中人称呼某阿哥都是为某宫阿哥或者某所阿哥,唯独称胤祐为七阿哥,这些似乎都说明胤祐从小并不在宫中被养大,也说明了康熙确实曾想将他过继给自己那英年早逝没有子嗣的弟弟纯亲王隆禧。
不过胤祐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打消了父亲康熙想把自己过继出去的想法,胤祐在16岁的时候,就主动请缨跟随父亲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康熙在亲征噶尔丹时,都只是将比较得自己喜爱的幼子比如老八胤禩、老十三胤祥等儿子带在军营,并不敢让他们独自统军,康熙没想到这位天生身体残疾的儿子还这么有勇气,于是康熙将最精锐的镶黄旗大营交由胤祐统领,后来胤祐在帮助父亲康熙亲征噶尔丹时立下不少军功,以此获得了父亲康熙的青睐,终于打消了将他过继给隆禧的念头。
后来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第一次大封诸子爵位时,胤祐与雍正、胤祺、胤禩三人一同晋封为贝勒,此后胤祐一直负责管理八旗军务,到了康熙第二次大封诸子爵位时,胤祐被晋封为郡王爵位封号为淳郡王,可见康熙虽然打消了将胤祐过继给隆禧的想法,但是给胤祐的王爵封号却和隆禧的爵位封号同音不同字。
此后胤祐又负责掌管正蓝旗满、蒙、汉三旗军务,康熙晚年吏治腐败,八旗军队中更加如此,胤祐接掌正蓝旗三旗军务之后,立刻就开始对军队进行廉洁治军行动,在胤祐的管理下正蓝旗的军官作风大有改善。
虽然胤祐善于治军,但是胤祐为人却因天生残疾,略带自卑,他为人非常谦恭随和,能体恤士卒,因此胤祐深得军心,能获得中低层军官对他的效忠和认可。胤祐知道以自己的身体原因和母系家族的出身低微,他也没有资格去争夺皇位,于是胤祐主动淡出政治,只专心负责管理军务,所以他没有参与到康熙诸子争位之中。
雍正继位之后,对胤祐还是比较认可,尤其是他提倡的廉洁治军之策让雍正最为认可,雍正继位后为此下旨夸奖胤祐,并晋封胤祐为淳亲王。
不过雍正生性多疑好猜忌,虽然胤祐没有参与争夺皇位,但是他毕竟曾经没有明确支持自己,人心隔肚皮,所以雍正对胤祐手握兵权是十分不放心,胤祐后来也看出了哥哥雍正对自己的不放心,于是胤祐主动以身体多疾为由,向雍正提出卸职交出兵权回家养病,这正合雍正心意,因此雍正很痛快的就批准了胤祐病退的申请。
此后胤祐就安心地赋闲在家,极少参与政治,但由于胤祐善于统军,且深得军心,加之在康熙时期帮助征讨噶尔丹的亮眼表现,雍正始终还是对他放心不下,没事就想找机会敲打一下他。
后来雍正终于找到机会敲打胤祐,那就是胤祐的儿子弘曙违法乱纪,于是雍正为了惩戒弘曙,废除了其亲王世子的待遇,当然弘曙违法乱纪属于咎由自取,但雍正对弘曙的惩罚则是有些小题大做,当时同样违法乱纪还有胤祥的长子弘昌,可雍正碍于胤祥的面子只是痛骂了弘昌一顿,却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惩罚,因此雍正明面上惩处弘曙,实际上就是为了敲打胤祐。
自此之后,胤祐更加小心谨慎,几乎是闭门谢客,不与朝臣往来,之后雍正对胤祐的表现非常满意,所以雍正拿弘曙敲打完胤祐之后就不再找胤祐麻烦了,胤祐也因此得以安享晚年。
雍正八年(1730年)胤祐因病去世,享年50岁,胤祐去世后雍正表现的还是十分悲伤,也亲自给他撰写了碑文,在碑文中称其为“敬谨小心,安分守己”,并上谥号为“度”。其实雍正形容的也很贴切,胤祐没法不谨慎小心,如果稍微大条一点,恐怕都安享不了晚年了。
胤祐去世后,由于弘曙不得雍正喜欢,被废除了亲王世子身份,因此胤祐第六子弘景降级承袭了淳郡王爵位。胤祐去世时他的老妈成妃还在世,雍正对于胤祐后期的谨慎小心表现十分满意,也为了表现自己对庶母的孝心,雍正在胤祐去世后,特意下旨将其母成妃接回皇宫由自己为其养老送终,不过雍正没给庶母成妃送成终,成妃比他还能活,一直活到乾隆时期才以将近80岁的高龄去世。
胤祐由于天生残疾,不受父亲康熙重视,因此没有参与争夺皇位,后来对待哥哥雍正又是处处谦谨恭敬的表现,因此他在雍正时期能得以善终。
低调内敛且长寿的老十二胤祹胤祹是康熙第十二子,生母是定嫔万琉哈氏,定嫔家族出身是正黄旗包衣,因此出身低微,在康熙后宫中地位也并不高,一直到康熙去世时还只是嫔级身份,雍正继位后才晋升其为定太妃,所以胤祹母子在康熙时期并受康熙重视。
胤祹出生不久就被康熙下旨交由太皇太后的心腹丫鬟苏麻喇姑抚育,苏麻喇姑是清朝皇宫中的一个传奇存在,她的身份虽然只是孝庄太后的陪嫁丫鬟,但是她忠于孝庄太后,对顺治和康熙两代帝王都有抚育教养之恩,因此康熙更是视苏麻喇姑为母亲一般。
胤祹出生不久,正好孝庄太后去世,苏麻喇姑极为伤心,数日不进饮食,大有以身殉主之意,康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对苏麻喇姑如母亲一般,他不想苏麻喇姑为祖母殉葬,于是康熙就想到给苏麻喇姑找点事做,分散她的精力,就这样康熙把刚出生不久的胤祹交由苏麻喇姑抚育,并恳请苏麻喇姑能把胤祹培养成才。因为胤祹的到来,苏麻喇姑才逐渐打起精神,放弃了为孝庄太后殉葬的想法,于是专心抚育胤祹。
而胤祹生性低调内敛,心胸开阔,能长寿而终与母亲定嫔和苏麻喇姑的教育密不可分,苏麻喇姑受孝庄影响一直崇信佛教,心胸十分豁达,最终以93岁高龄善终。胤祹的生母定嫔更是豁达大度的女人,她一生活了将近100岁,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以97岁高龄去世,定嫔也是清代历史上最长寿的妃嫔。
所以胤祹在定嫔和苏麻喇姑的影响下,生性低调内敛,心胸豁达,并且谨遵苏麻喇姑的教诲,尽量远离政治,不参与皇位之争。
胤祹因此在康熙时期几乎就是小透明的存在,不争不抢,无欲无求,加之其生母定嫔家族出身低微,因此康熙几乎没怎么重视过胤祹母子。
但是后来胤祹还是凭借为人忠厚孝顺获得了康熙认可,苏麻喇姑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以93岁高龄去世,康熙对于苏麻喇姑的去世十分悲痛,犹如丧母一般,而胤祹在苏麻喇姑葬礼上表现的万分悲痛,后来更是主动向康熙申请要为苏麻喇姑披麻戴孝守灵。
要知道苏麻喇姑在皇宫中虽然深受康熙尊重,但她的身份毕竟是宫女,而胤祹以皇子身份替宫女披麻戴孝守灵,这在严格讲究身份等级的清朝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不过康熙却认为胤祹如此表现正说明了他是至诚至孝之人,于是康熙批准了胤祹为苏麻喇姑披麻戴孝守灵的请求,并且还要求每位已成年的皇子每天轮班一同陪胤祹披麻戴孝守灵。
由此之后康熙认定了胤祹至诚至孝,于是在后来第二次大封诸子爵位时,康熙晋封胤祹为贝子。不过胤祹获封爵位之后依旧是尽量远离政治,不参与兄弟们争夺皇位的事情。
雍正继位之后,胤祹被晋封为履郡王。不过胤祹虽然为人低调老实,但还是受到了雍正的猜忌。胤祹先是被宗人府弹劾“治事不能敬谨”,被从郡王爵位降为贝子爵位。后来胤祹执掌礼部,在给乾隆妃嫔懋嫔宋氏和裕嫔耿氏写册文时,不小心把两人姓氏写颠倒了,这一下雍正就开始小题大做,直接将胤裪的贝子爵位降为镇国公爵位。
其实关于治事不能敬谨和礼部册文写错妃嫔姓氏的事并不是大事,如果与皇帝关系比较亲近的话,这种事顶多被皇帝斥责一顿,也不会直接把胤祹从郡王降到镇国公,这就是雍正想借此对胤裪进行打压,而主要在于胤裪的丈人乃是康熙临终时的顾命大臣之一大学士马齐。
马齐与九门提督隆科多在康熙临终时,被康熙召见接受了临终顾命,也是马齐和隆科多一文一武联合执行康熙遗诏才使得雍正顺利继位,因此雍正继位之后马齐被任命为总理事务大臣,权倾一时。
马齐大权在握,而他的女婿胤祹还是皇子,这不能不使雍正有所顾忌,但是马齐对雍正有拥立之功,并且马齐与后来居功自傲的隆科多不同,马齐为人极为谨慎内敛,雍正想直接敲打马齐也找不到借口,于是雍正就拿马齐的女婿胤祹开刀,用来敲打马齐。
胤裪被降为公爵之后,一直到雍正晚年才重新被封回履郡王爵位。不过胤祹心胸豁达,到不为此郁闷置气。胤祹在康熙和雍正时期,基本算是政治绝缘体,很少参与政治,大多时间都是负责礼部的一些琐碎之事,操持王公贵族的婚丧嫁娶等杂事。
相较于政治来说,胤祹操持葬礼是一把好手,他主持葬礼比较多,在他主持葬礼生涯最辉煌的就是主持父亲康熙和哥哥雍正的两场帝王葬礼,胤祹因操持康熙葬礼获得雍正满意,被晋封为履郡王,后来又因为操持雍正的葬礼让乾隆十分满意,被晋封为履亲王,可以说两场葬礼让胤裪的爵位各升一级。
在乾隆时期,胤祹深受大侄子乾隆的敬重和礼遇,乾隆后来以胤祹为自己在世最年长的叔叔为由,让胤祹御前免跪,并加封其为议政王,特意批准胤祹可以在皇宫中乘轿。由于胤祹和其母定嫔寿命都很长,乾隆对叔叔和庶祖母都非常尊崇,定嫔每年过寿,乾隆必定都要亲临胤祹王府为其祝寿。
乾隆一生中写过几千首诗,这其中还有好几十首诗是他特意写给胤祹和其母定嫔的诗,可见乾隆对这位叔叔胤祹和庶祖母定嫔的尊崇礼遇。
胤祹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去世,享年78岁,他是康熙诸子中寿命最长的人,但是很可惜胤祹一生无子,乾隆于是将自己的儿子永珹过继给他当孙子,其后永珹继承了胤祹的爵位。
胤祹在康熙时期不冷不热,在雍正时期马马虎虎,到了大侄子乾隆时期才获得了应有的尊重和礼遇,加之其寿命很长,以及他佛系的性格,他也算是康熙诸子中结局非常好的一位了。
雍正生母德妃抚养长大的老十五胤禑胤禑是康熙第十五子,他和康熙第十六子胤禄是同母所生,生母都是密妃王氏。胤禑出生之后其实是被交由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抚育长大,按理说胤禑应该与雍正关系亲近,获得雍正的信任和重用。
但实际上雍正自幼是被孝懿仁皇后抚育长大,他与胤禑之间年龄差距比较大,两人交集其实并不多,而且胤禑与废太子胤礽和雍正的同母政敌弟弟老十四胤禵关系都非常亲近,所以雍正继位后他非但没有获得重用,反而并不受雍正信任,不过所幸的是胤禑没有过度参与争夺皇位的事,否则不止不受雍正信任了,他反而还会受到打击迫害。
胤禑在雍正继位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封爵,直到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将胤禩、胤禟、胤誐、胤禵四人收拾完之后,他确定胤禑没有参与其中之后,才晋封胤禑为贝勒爵位,不过虽然封爵却也不得重用,雍正给他派了一个给父亲康熙守陵的差事。
在胤禑身体不好临死前一年,雍正才把他召回京城,并晋封为愉郡王,雍正九年(1731年)胤禑去世,享年39岁。
胤禑在康熙和雍正时期都比较透明,由于他和雍正的亲弟弟胤禵关系过于亲密,也导致他不受雍正信任和重用,表现不出自己,他也可能为此抑郁而终。
与胤禑同父同母不同命的老十六胤禄胤禄和胤禑是同母亲兄弟,但是雍正对待两人的待遇却是天壤之别,雍正最为倚重的三个弟弟分别是老十三胤祥、老十六胤禄和老十七胤礼,胤禄就算是雍正最为倚重的弟弟之一。在雍正时期,胤禄的待遇和地位仅次于胤祥和胤礼。
胤禄在康熙时期被康熙下旨过继给了康熙堂兄铁帽子王庄亲王博果铎,雍正继位后博果铎去世,胤禄在雍正的册封下承袭了博果铎的庄亲王爵位。其实这样一来就代表着胤禄已经不再是康熙子嗣,对于雍正的皇位威胁也比其他兄弟要小得多,所以雍正对他是十分信任和器重。
雍正在临终前更是遗命胤禄和胤礼辅佐青年乾隆,在乾隆继位后,胤禄就被任命为总理王大臣,还获得了御前免跪的待遇,但是后来胤礼先去世,乾隆担心胤禄一人权势过盛,于是在废太子胤礽长子弘晳的逆案中将胤禄牵扯进去,借此机会乾隆剥夺了胤禄的权力,不过后来乾隆并没有继续打击胤禄,此后胤禄就成为富贵闲散王爷在家颐养天年。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胤禄去世,享年73岁。胤禄在康熙诸子中也算是结局非常好的一位了。
雍正信任和喜爱程度仅次于胤祥的老十七胤礼胤礼是康熙第十七子,生母是勤妃陈氏,胤礼曾师从清代大诗人沈德潜,因此工于诗画,为人斯文谦恭,气度豁达。
胤礼虽然在康熙晚年已经长大,但他也是几乎很少参与政治,寄情于山水诗画之间,没有参与九子争位的事情。
雍正继位后,他比较欣赏弟弟胤礼的才气,于是他给了胤礼机会,晋封他为果亲王并委以重任,而胤礼也不负雍正所望,在政治上认真负责,敢于任事,还不贪婪,可以说胤礼能得到雍正喜爱和重用,还在于他和胤祥风格很近,都是实干型人才,办事认真负责,为人还不贪婪,这也是雍正本人的行事风格,因此雍正格外喜爱和器重胤祥和胤礼两个弟弟。
雍正每次赏赐胤祥都会同样地给胤礼带一份,可以说胤礼也是雍正朝获得赏赐仅次于胤祥的王爷,在胤祥去世后,胤礼更是代替了胤祥的位置,成为清朝仅次于雍正的第二把手。
雍正后来在临终时更是叮嘱乾隆一定要善待胤礼,“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才。但平日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傥遇大事,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伤损其身。若因此而损贤王之精神,不能为国家办理政务,则甚为可惜。”
雍正就是十分了解胤礼的办事风格,他担心乾隆继位后让胤礼过度操劳,以致胤礼最终会步上胤祥的后尘被活活累死。
乾隆继位后也确实遵照雍正遗嘱交代,给予胤礼总理王大臣的权力,并且还让他和胤禄都享受御前免跪的待遇,不过胤礼办事认真负责是谁都改变不了,最终胤礼还是因为过度操劳政务累死了。
乾隆三年(1738年),胤礼因操劳过度去世,享年41岁,他一生无子,乾隆让幼弟六阿哥弘瞻入嗣胤礼,继承了果亲王的爵位。
整体来说胤礼算是康熙诸子中结局非常好的一位了,只可惜寿命太短,最终把自己累死了。
皇家御用守陵人二十子胤祎胤祎是康熙第二十子,生母是襄嫔高氏,他也是康熙的老来子,九子争位的事从胤祎之后的康熙这些儿子基本都因为年幼,没有资格参与其中,因此他们在雍正继位后也没受到雍正的打击。
胤祎本身是康熙老来子,在雍正中期之后才成年获得了封爵,雍正晋封他为贝勒爵位,后来雍正让他接替身体不好的胤禑去替父亲康熙守陵,要知道守陵这事多无聊,住在清东陵山沟里,哪像京城这般繁华热闹,因此胤祎根本就不想去守陵,多次以生病推辞,最终惹恼了雍正,直接将他降级成辅国公。
雍正去世乾隆继位后,乾隆看小叔叔胤祎也不容易,于是又恢复了他贝勒的爵位,不过乾隆同样给他派了守陵的差事,不过这回不是去给康熙的景陵守陵,而是去清西陵给雍正的泰陵守陵。
胤祎这回可不敢再推辞了,他也怕再把大侄子乾隆惹恼了,那自己就吃不开了,于是乖乖地就去给哥哥雍正守陵了。
此后胤祎一生就是在为哥哥雍正守陵,他也可以说是康熙诸子中最能和守陵挂钩的皇子,雍正派他去守陵,乾隆还派他去守陵,他简直就是皇家御用守陵人。乾隆二十年(1755年),皇家御用守陵人胤祎结束了他守陵人的一生,享年50岁。
清朝著名的艺术家康熙二十一子胤禧胤禧是康熙第二十一子,他和大侄子乾隆同岁,仅比乾隆大了7个月,他的生母是出身比较低微的庶妃陈氏,在康熙时期陈氏都没有封号,直到乾隆时期才被晋封为皇祖熙嫔。
生母家族出身低微,加之还是老来子,胤禧注定没有资格参与争夺皇位,因此他一生之中几乎很少参与政治,寄情于诗词书画,胤禧尤为擅长山水画,诗文写的也非常不错,乾隆曾经推许胤禧为“本朝诗词第一人”。乾隆一生酷爱写诗,而且向来自负自傲,能让乾隆推许为诗词第一人,可见胤禧的诗词功底即便算不上清朝第一人,也绝对在清朝历史诗坛上能占据一席之位。
胤禧最为难得的是他生性淳朴,贵为皇子,生活中却十分勤俭朴素,在雍正时期胤禧就获得了哥哥的喜爱被晋封为贝勒爵位,到了乾隆时期,乾隆酷爱诗词,与胤禧趣味相投,因此乾隆晋封胤禧为慎郡王爵位。
胤禧在乾隆朝一度成为议政王大臣,但由于他无心政治,最终他还是极少参与政治,而是寄情于山水书画艺术之中,胤禧也是康熙诸子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算是清朝的艺术家。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胤禧去世,享年48岁,乾隆在得知胤禧去世的消息时,十分悲痛,由于胤禧一生无子,乾隆将儿子永瑢过继给胤禧为孙子,承袭了胤禧的爵位。胤禧也算是康熙诸子中结局比较好的一位了。
还是守陵人的康熙二十二子胤祜胤祜是康熙第二十二子,他比大侄子乾隆还小了一岁,生母是谨嫔色赫图氏,生母家族出身低微,自己还是老来子,因此也是一个小透明的存在。
雍正在胤祜成年后将他晋封为贝勒,到了乾隆时期,乾隆就给这位小叔叔找了一份美差,让他和胤祎搭档去守陵,不过胤祜的职务比胤祎还高一些,他被乾隆任命为总理守护三陵(顺治的孝陵、康熙的景陵、雍正的泰陵)事务大臣,也就是清东陵和清西陵都由胤祜负责守护,可以说这位还是一位皇家御用守陵人。
乾隆九年(1744)比乾隆还小一岁的胤祜就去世了,年仅34岁。看来生活在皇室压力还是大啊,否则何至于如此英年早逝。
不受雍正和乾隆待见的康熙二十三子胤祁胤祁是康熙第二十三子,也是老来子,他比大侄子乾隆还小了3岁,他的生母是静嫔石氏,也是母系家族出身低微还年纪幼小,是个小透明的存在。
由于胤祁自幼生性轻佻浮躁,在雍正时期就不被哥哥雍正所喜欢,雍正在世时仅晋封他为镇国公,他也是康熙诸子中初始封爵最低的皇子。
乾隆继位后一看小叔叔胤祁爵位这么低,特意下旨越级晋升他为贝勒爵位,后来在胤祜去世后,接替胤祜为总理三陵事务大臣去守陵,不过胤祁守陵时间并不长,就因为守陵这么简单的事他都干不好。
感觉史书记载,乾隆多次下旨申斥这位小叔叔胤祁为懒散不认真,后来乾隆直接撤了胤祁的守陵差事并将其爵位降为镇国公,之后二十多年里胤祁都以镇国公的爵位赋闲在家,做一个富贵闲人。
直到胤祁晚年快去世的时候,乾隆才将他晋封为贝勒爵位,并给了郡王虚名,即有郡王之名,不拿郡王之俸禄。乾隆五十年(1785年),胤祁去世,享年73岁。
整体来说胤祁虽然不受雍正和乾隆待见,不过他很可能是故意想当一个富贵闲人,而且他最后一直活到了乾隆后期,也算是康熙诸子中结局非常好的一位了。
雍正和乾隆都宠爱的老幺胤祕胤祕是康熙第二十四子,也是康熙最年幼的儿子,他比大侄子乾隆还小了5岁,生母是穆嫔陈氏。别看胤祕年幼,生母家族出身也低微,但是人家毕竟是老幺,还是很受宠爱的。
雍正临终前特意晋封胤祕为諴亲王,因此胤祕也是康熙年幼的四个儿子中待遇最好的一位。老幺只要会来事很容易得宠,胤祕为人宽厚谦和,乾隆也对他非常不错。
乾隆三十八年(1774年)胤祕去世,享年57岁。胤祕在世时得到了哥哥雍正和大侄子乾隆两代帝王的宠爱,后来寿终正寝,也算是康熙诸子中结局比较好的一位了。
写在最后可以说康熙其余没有参加争位的诸子结局都算可以,只是有些年长的还是受到了雍正的猜忌。
这其中以老十二胤祹结局最好,寿命长,还受到了乾隆的礼遇,安享晚年;最受重用的还得是老十七胤礼,毕竟他在后来替代了胤祥的位置;最为明智的还得说是胤祁,虽然他看似不受雍正和乾隆两代帝王待见,但焉知这不是他明哲保身之策,不引起皇帝猜忌,让自己做一个富贵闲人,最终还能得享天年。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