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意义上的年鉴出现于16世纪的欧洲,英文称为almanac,yearbook或annual。而中国在20世纪初才有年鉴编纂,时断时续,改革开放后年鉴事业开始有大的推进。“年”表示以年为单位,具有连续性;“鉴”意为镜子、照、观察、总结经验教训等。所谓年鉴即对上一年度进行回顾与总结。而学科年鉴,又称学术年鉴,乃是记录与反映上一年度特定学科或学科分支重大事件、学科进展、学术成果及有关资料的工具书,是鉴别学术良莠、具有公信力的权威学术公报,一般逐年编辑,连续出版。
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36858.html
2022年1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编纂的《中国古代史年鉴(2020)》发布会在京召开,学科年鉴大家庭再添新成员,这也是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内的首部学科年鉴。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36858.html
经过长时间学科年鉴编纂的实践,学界已经认识到了学科年鉴对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那么,应当如何认识学科年鉴的功能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四方面的功能。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36858.html
第一,学科年鉴编纂的基本功能在于存史育人。学科性与工具性是学科年鉴的基本属性,连续出版学科年鉴,可以从“点”与“面”上同时反映学科发展的脉络,便于读者了解、认识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查阅相关资料。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36858.html
第二,学科年鉴编纂可以用于学术评价。每年都会有海量的学术成果出现,选择哪些研究成果列入年鉴,本身就是鉴别学术良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科年鉴中往往都有基本栏目“学术综述”,其不是对上一年度学术成果的简单罗列,而是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对相关研究的成果进展、未来趋势进行合理评估。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36858.html
第三,学科年鉴具有资政功能。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依赖可靠的信息和科学的依据,学科年鉴可为各级机关和领导提供专门的决策参考。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36858.html
第四,学科年鉴具有学术交流的功能。一方面,学术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即是专精,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者若想充分了解其他学科的发展情况和进展,参考学科年鉴是最为便捷有效的方式之一。另一方面,西方国家的学科年鉴编纂已经颇为成熟,中国的学科年鉴编纂与建设可以与之形成有效对话,并促进中国学术“走出去”,有利于学术传播,有助于提高中国学术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36858.html
近四十年来中国学科年鉴发展迅速,当下正面临着从增加数量到提高质量的关键转型期。如何优化学科年鉴编纂、推出更高水平的中国学科年鉴,是亟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目前如《中国考古学年鉴》《世界经济年鉴》等已进行诸多有益的探索,我们应当及时总结经验,推动学科年鉴编纂的创新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六方面促进年鉴编纂更好发展。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36858.html
第一,确保学科年鉴编纂的全面性,提升精准性、权威性。目前各个学科的发展迅速且愈趋多元化,但学术成果相对零碎、分散。如中国古代史近年来学术问题不断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不断更新,传统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取得新进展,社会史、文化史、环境史等新兴领域成长迅速。在学科年鉴编纂过程中,需要依托学科原本的知识体系,并将其做一定的外延,对学术成果加以归纳、综合、精选、优化,才能平衡好年鉴内容的“求全”与“举要”。此外,学科分支众多,呈现精细化发展,一级学科年鉴往往从大处着手,无法深入反映二级甚至三级学科的最新进展,如历史学年鉴便无法全面具体地反映中国古代史学科发展的最新情况。着力推进二级、三级学科年鉴的建立,可以推进学科年鉴的体系化建设。为了更好发挥学科年鉴的信息服务作用,需要提升其权威性,这主要依赖于撰稿人的学术水平。在学科年鉴编纂过程中,应当尽量邀请一线权威的专家学者担任撰稿人,保证内容的科学权威性,实现知识服务功用。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36858.html
第二,重视学科年鉴评价功能,将其纳入学术评价机制。目前中国学科年鉴一般都能起到存史育人的基本作用,但学术评价功能发挥不足。一部学科年鉴评价的内容包括学术成果、学人和机构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学术综述”栏目中的学术成果评价。目前,我国学科年鉴综述性文章仍面临水平偏低的问题,在编纂学科年鉴时,要以综、述、评的方式分析学科发展,尤其重视评,这是发挥学科年鉴评价功能的基础。除了学术综述之外,还可通过设置特稿、十大优秀成果等专题栏目、评选年度人物优秀成果、举办新书出版发布会的方式来进一步发挥学科年鉴的评价功能。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36858.html
第三,有关部门与机构应提升学科年鉴在学科发展建设中的地位,给予其相关的人员、经费、政策支持。目前大多数学科年鉴编纂的队伍主要是兼职人员,且年鉴文章尤其是综述性文章和特稿不作为撰稿人的科研成果,学术评价机制也对年鉴刊载的重要文献相对忽视,这严重影响了撰稿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打造专门的学科年鉴撰写、编辑队伍,给予经费支持,承认年鉴文章作为重要的学术成果,并将其纳入学术考核评价体系,才能使学科年鉴成为学术发表的载体与阵地,也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科年鉴的学术质量。
第四,建立学科年鉴与学术共同体、期刊共同体的交流平台和联合机制,相互促进发展。学术、期刊共同体是学科年鉴的主要信息来源,而学科年鉴又为学术、期刊共同体的建设提供服务平台,指引学术发展方向、促进学术规范形成、便于学术共同体的治理,三者的关系是共生共存、相互依托。实现前三项目标,必须利用好学术、期刊共同体的资源,使其成为学术网络建设的重要中介,促进学术融合。
第五,建设完善学科年鉴数据库,推出年鉴数字产品,扩大学科年鉴影响力。学科年鉴的根本目的体现在一个“用”字上,也就是要服务使用对象。面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年鉴作为一种重要而宝贵的信息资源,需要充分使用、挖掘,努力在资源数字化、信息组织、信息挖掘、信息展示以及信息传播利用方面有所作为。
第六,学科年鉴的编纂发展不能局限于国内,要有国际视野,“引进来”“走出去”两手抓。一方面,在学科年鉴编纂时要观照到国外学界的最新研究动态;另一方面,要推动中国学科年鉴“走出去”,编纂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学科年鉴,与其他国家学科年鉴对话交流,充分利用年鉴的务实特征,真正让中国学术走向世界。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正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