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我想从一张真正意义专辑的角度,谈一谈易烊千玺的这张《温差感》。如果你比较着急,急着想要看到结论,那么我可以提前剧透。我的结论就是,易烊千玺的这张《温差感》,确实是2019年华语乐坛音乐属性很强的高质量高水准专辑。当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纷扰,加上之一也是可以的。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32922.html
这个结论,和易烊千玺本人是不是顶流,真的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因为《温差感》这张专辑,在词曲、制作、企划、审美等等多个细节层面来讲,都做到了一种极致,一如历史上那些被拿来当标杆的经典专辑那样。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32922.html
尤其是,《温差感》还是一张继承传统又有未来导向的唱片,用继往开来这个成语不知道合不合适,但我觉得基本就是这个意思。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32922.html
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32922.html
可能细心的歌迷,会注意到我并没有提到单个的演唱层面,这实际上还是一个评判音乐作品的标准问题。其实,现代音乐发展到这个时代,对于一首作品、一张专辑的审美体验,早就不应该体现在唱得多炸裂的程度,而是歌手和作品之间更多的互动。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32922.html
换个角度来讲,我始终认为在能唱歌(唱功)和会唱歌(唱商)之前做出选择,我一定会选择后者。因为前者只是愉悦感官,而后者可以直击心灵。所以说,如果一定要逼着我对易烊千玺在《温差感》里的演唱表现表态,我会说这一次的易烊千玺,会唱歌!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32922.html
还是回到《温差感》这张专辑本身来说音乐。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32922.html
现在有一个现象,就是很多过来人,都会怀念曾经的那个唱片时代,不仅对专辑这个形态的边缘化捶胸顿足,更是对实体唱片的惨淡现状心有不甘。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32922.html
抛开那种恋物癖的心理,以及过去一切都是美的病态心理,从一个更中立、客观的角度来看,一个完美的专辑生态,也是对音乐作品更文化层面的延伸。就像编曲的意义,在于将一元化的旋律,可以拓展出多元化、多维度的氛围和意境。一个完美的专辑生态,同样可以用不同的歌曲,组合出一个更宏大的概念和空间,成为一种堪比电影、戏剧的综合艺术体。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32922.html
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32922.html
《温差感》这张专辑,就有一个非常完美的专辑生态。
这个专辑生态,从企划的角度来讲,用“冷静和热情”这个鲜明的概念,非常好的体现出易烊千玺的音乐人格,即他有热情如火的一面,也有深邃冷静的一面。其实,这也是很人性的体现,就和大多数人一样,既有冰点又有沸点,只不过易烊千玺的歌手身份,可以让他通过艺术的方式,将冰点和沸点放大,凸显出人性深处的矛盾冲突。
所以说,这一次《温差感》这张专辑的企划,不是用一个概念来包装易烊千玺的人格,而是用勾勒、导向的方式,让易烊千玺内在的人格,以音乐的方式呈现并“暴露”。这样的企划,不仅为专辑树立了一个清晰的概念主题,也通过这个概念主题,让《温差感》成为一张同步易烊千玺内心世界的专辑,一张真诚、坦诚的专辑,一张真正属于歌手自己、别人怎么翻唱都抢不走的专辑。
企划的意义,从来就是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歌手,然后让你知道他美在哪里,《温差感》就是这样企划的。
企划之后是作品。在不到十九岁的年龄录制这张专辑,易烊千玺并没有特殊到和所有同龄人不一样,他也没有表现出刻意的不一样。整张专辑除了《入梦》、《酣然》和《初醒》三首曲子,分别承担了序曲、幕间和尾章的功能之外,总共收入了十首完整的词曲作品。
而这十首歌曲,也来自于完全不同的十位(组)音乐人,它所体现出的,恰恰是这个年龄的易烊千玺,对于音乐世界的求新欲、探索欲,那种希望汲取一切音乐能量、尝试一切未尽可能的饥饿感。从这一点上来讲,易烊千玺的确是一个十九岁的歌手,做的是大部分十九岁少年的梦,没错!
但《温差感》的十首歌曲,却并不是无的放矢的随机多元化。因为企划的前期导向,让专辑的选曲,形成了“冷静”和“热情”两个切面,自然也就很容易得出“温差”这样的艺术结果。而后期的编曲、制作,同样围绕着“冷静”和“热情”的两个切面打磨,从而在音乐层面,将音乐属性和主题内容,有了明确的整合,让一张专辑既有主题导向上的明确,又有在此基础上的创造和延伸,而不是无限制、无目的的多元化。后者说好听是冒险,说不好听就是赌博,甚至投机。
而来到选曲和制作层面,这一次易烊千玺除了动用海内外的优质资源之外,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地方,那就是《温差感》这张专辑除了王治平、陈建骐、陈伟伦、朱敬然这些业内大咖之外,还有大量新生代和中生代的音乐人,比如《冷静和热情之间》的作曲李沁枬,和编曲、制作的“橘子海”乐队,《牺牲的一半》的创作及制作人羽田,《再一,再二,再三》的创作人太一,《两个傍晚的月亮》的作者文兆杰,以及这首作品及三首Intro、Interlude、Outro的编曲制作人白天不亮。
以《冷静和热情之间》这首歌曲为例,除了作词是这张专辑的企划流水纪“客串”为易烊千玺量身定制之外,无论是作曲的李沁枬,还是编曲、制作的“橘子海”乐队,在主流层面都是相对新的音乐人。尤其是“橘子海”,作为一支已经有了英式摇滚风格体系的乐队,在这首《冷静和热情之间》的制作过程中,又因为作品的主题,以及《温差感》这张专辑主角易烊千玺需要的未来感,而加入了复古合成器等元素,这恰恰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音乐人因为专辑方向,和歌手无形中完成共创。
除此之外,太一的《再一,再二,再三》、文兆杰的《两个傍晚的月亮》和羽田的《牺牲的一半》,都是在推出之后,非常受到易烊千玺歌迷喜欢的作品。这种喜欢,除了单纯对偶像的喜欢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歌曲同样是具有少年感的作品,也是当下青年所表达的一种内心化的时代感。尽管文兆杰、羽田和太一和易烊千玺同样有一些年龄差,但相比更上一代的金牌音乐人,为易烊千玺量身定造金曲,这些音乐人在思维和音乐表达方式上,毕竟更接近于易烊千玺,所以你才能在《再一,再二,再三》里听到纠结挣扎,在《牺牲的一半》里听到假装豁达,而这些,都是这些时代少年和青年的“冷静”。
不知是不是巧合,《温差感》通过Intro、Interlude、Outro的方式,将专辑的作品比较对称的分为“冷静”和“热情”两部分,而在这两部分里,“冷静”这一面的,往往是更偏向于情绪化的自我表达,“热情”一面,则更多的是音乐属性的加强。比如《Fall》里的EDM+Reggae,《I Adore You》对九十年代抒情RB的致敬,《陷落美好》里充满梦幻气味的英式摇滚,以及《冷静和热情之间》的英式摇滚+合成器流行,就都拓展了易烊千玺的音乐疆界。
这样的尝试并不强势,却有着专辑主题和少年心气最佳的平衡,而让这种平衡听来赏心悦耳的,就是大量幕后音乐人和歌手之间,所完成的一种共创。即使不否认也有一些经典的专辑,真的是由一位音乐人个人完成绝大部分的工作,但那些仅仅只是为数不多的孤例。真正大部分的优秀专辑,实际上就是由专业的音乐人和歌手,将各自的审美融合,并合力打造出作品。《温差感》就是这么一张由诸多音乐人聚光,并最终交给易烊千玺闪亮的专辑。
接下来,一张专辑播放完了,专辑是不是就结束了?《温差感》这张专辑告诉你,并没完!
在《温差感》这张专辑上线两天后,易烊千玺就在上海举行了他的“2019玊尔演唱会”,而这场演唱会“红白”双色概念,就是以Live的方式,呈现既“冷静”又“热情”的两个易烊千玺。这不仅是将专辑的概念,从录音室延伸到现场,其实也是一个歌手真正意义上的完整表达。通过录音作品和现场演绎的双向表达,从而更突出一张专辑的概念,让专辑的概念有了更直接的扩散。
环顾欧美乐坛,几乎所有的音乐人和歌手,都会将一个时间段内的专辑和演唱会,当成一个完整的概念表达,而这一次的易烊千玺,恰恰就是用这样一种形式,反向证明了《温差感》是一张具有完美专辑生态的专辑。
在这个单曲时代,不得不说专辑是一种很没有“性价比”的存在。但从另一个意义来讲,一张专辑从封面设计到曲目顺序,从企划定位到音乐走向的整体性,却可以让流行音乐上升到艺术的高度,更是歌手对自我的一种挑战。而易烊千玺的这张《温差感》,代表着他音乐人生的新起点,也是音乐审美的新高度,更是对专辑这种形式最完美的传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