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戏面具与傩堂面具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工艺程式化:地戏面具的制作表现明显的程式化倾向,不同于傩堂戏面具的整木雕凿。地戏面具由面壳、帽盔及耳翅三者组成。此种制法由来已久。据清代俞正燮著《癸已存稿》之七的“冑”条曰:“所谓假面者,乃连于胄,即晋•朱伺之遗制。
谓刻木为之,乃自教坊之法。”而地戏面具形象是依“地戏谱”来制作的,对手众多武将的雕刻、描绘均受庙堂雕刻形貌的影响。面具造型偏重于写实,并使用单一的色彩来绘制面部,以表忠诚、刚直、凶悍、狂傲、英武、沉勇之气,还有世俗人物之诙谐等等。地戏面具分文、武两大造型。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11316.html
武将的五官及面部雕刻特点为:粗扬眉,深眼窝,凸眼球,露獠牙,给人以勇猛剽悍、粗野狂傲的感觉。文官的角色不多,具有面目和善、无耳翅、长眉笑脸的面部特征。武将形象是地戏面具中的中心形象,其面部表情、耳翅及帽盔的装饰均含有某些写的含义,成为某种在艺人和村民意念中约定俗成的概念。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11316.html
如按武将角色的身份不同,分别在其帽盔上刻有大鹏鸟、白虎、双龙、双凤、小人头等。又如“天包地”的嘴形雕刻,即让人物上齿咬下唇而露出獠牙,这种形象是番邦将官的特征标志,“地包天”则是“主帅”的特征标志,等等。2。角色单一化(具体化): 。。由于地戏起源于古代军傩,是军旅生活和征战场面的直接反映,故地戏面具不同于傩堂戏面具那样众多人物的角色。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11316.html
相对而言,。角色较为单一化、具体化,即主要以历史上有真名实姓的民族英雄、历史人物为原型。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物,又将其装饰的特征标志与其身世加以寓意附会。如秦叔宝是大鹏星转世,帽盔上就刻上大鹏鸟;程咬金是打不死的福寿人,。是一员福将,在他的帽盔上就刻制一只蝙蝠、两个铜钱和一个寿字,寓意为“福寿双全(钱)'薛丁山征西的戏中,杨凡是五鬼星下凡,他的帽盔上就刻有五个鬼头,等等。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11316.html
3 •发展装饰化:地戏面具的雕凿极为工细,设色也富丽堂皇,装饰趣味极浓,造型写实且花俏。由于重视对装饰部份的雕刻,如帽盔、耳翅等,而忽视了对面部表情的刻画,故表现出相当明显的规范化和程式化,总体上缺乏人物个性。地戏面具艺术这种缺憾,正是傩堂戏面具艺术获得成功的地方。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11316.html
傩堂戏面具造型制作简洁,古仆,自然,设色醇厚、庄重而典雅,共性与个性髙度统一,达到了一种较高的审美意境。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11316.html 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111316.html